🏷️ 关于笙

笙是中国传统的簧管乐器,历史悠久,音色优美。本分类收录了关于笙的各种知识文章,包括笙的历史、制作工艺、演奏技巧、经典曲目等内容,为笙爱好者和学习者提供全面的知识资源。

233 篇文章 24

传承非遗“笙”声不息

为做好非遗文化传承与保护工作,谯城区积极开发非遗产业,充分挖掘非遗文化的经济效益和社会价值,助力文化振兴。在谯城区立德镇乔小村制笙非遗传承基地,远远地就能听见制笙的声响。制笙是一个细心活、耐心活,更是一个技术活,要全身心的投入工作。制笙艺人冷立峰说。冷立峰今年48岁,冷家笙第三代传人(冷家笙制作工艺有近100年的历史,冷家笙已被列入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从艺30多年,一直坚持做笙,致力于传承和

“笙”声不息,传承制笙技艺-张连生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郭卫东:他是一个业内人士公认的笙师傅,更是一个笙工匠。鲁、豫、苏、皖、冀、津、沪几十个省级文工团和剧团用的笙,大多出自他的手。可他没有学历证书,也没有车床和工具。成全他取得硕果的是,妻子当年陪嫁的一个抽屉桌和一墩榆树疙瘩。靠这双粗糙的手和手上的这门独门绝技,张连生在村里第一个建起了砖瓦房,三个孩子一个传承他的技艺,两个都在事业单位工作。他就是张连生,牡丹区大黄集镇岗李村村民。一

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

乐器配置乐器配置方面,管乐部分基本由竹笛、笙、唢呐三种乐器组成,有时会加入巴乌、箫、埙等特色乐器。其中,竹笛是中国本土旋律乐器,发音婉转动听。目前乐队普遍使用曲笛和梆笛,有部分乐队会添加新笛这种十一孔乐器。唢呐同样为旋律乐器,但音色高亢嘹亮,穿透力强。在民族管弦乐队中,高音声部和中音声部传统唢呐和加键唢呐并存,次中音和低音声部普遍采用加键唢呐。笙作为中国古老的和声吹奏乐器,发音清悦高雅。目前乐队一

滥竽充数的竽是啥?和笙有什么区别?

想必大家都知道滥竽充数的故事,不过你知道竽是什么吗?和笙又有什么关联呢?竽,是中国汉民族古老的吹奏乐器,形似笙而较大,管数亦较多。战国至汉代曾广泛流传。原三十六管,后减至二十三管,通高78厘米。竽斗、竽嘴木制,髹绛色漆。设二十二根管,系用直径约0.8厘米的竹管刮制而成,最长者78厘米、最短者14厘米。分前后两排插在竽斗上,每排十一根,用四至五道蔑箍加以固定。上端系一条绛色罗绮带为饰。前排一根长竽管

10年,民族乐器专利年总量增长4倍

涿州市赵家笙乐器科技有限公司制作的笙外观古朴、音色柔美、工艺精良74项发明专利,405项实用新型专利,378项外观设计专利,2021年民族乐器专利共计857项。虽然专利总数同比下降10.5%,但是仍然居于很高的水平,相较于十年前,专利总数增长了4倍,民族乐器专利呈持续增长的总体趋势。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会长丰元凯说。近日,中国民族管弦乐学会乐器改革制作专业委员会发布2021年民

乐器赏析:笙

简介笙,古老的中国乐器,属于簧片乐器族内的吹孔簧鸣乐器类,是世界上现存大多数簧片乐器的鼻祖。发音清越、高雅,音质柔和,歌唱性强,擅奏和声,历史悠久,具有中国民间色彩历史史记补三皇本记记载:女娲氏风姓,有神圣之德,代宓仪、立号曰女希氏,作笙黄。可之,女娲当时并无笙,只作笙中簧,此时的笙簧许是以竹、木片所制,只可发出高低不同的音。到唐、虞、夏、商诸朝代,发展以数根的竹簧之管参差插入葫芦之干壳内制成。远

现在笙的名声、地位如何?是不是比古琴还要低?

提问人:是氷鸭来源:知乎我是一名音乐生,后面就转了专业去学笙,有一说一,民乐团是绝对不能少了笙的,而且我看过的民乐演奏基本上笙都是主旋律独奏。我之前有个朋友他也想转专业,我就推荐笙,但是他说笙的声音不好听(那主要是因为我吹的太差了),而且乐器长的也不好看。。。。。其实吧不只他一个,基本上我们一个音乐班(单独我们班)转了笙的就有我,都觉得笙长的像那种地下通道要钱的。但是你真正去学的时候才会发现笙的魅

我国十大传统乐器

我国有许多传统乐器。他们以悠久的历史,优美的音调和丰富的曲调而著称。以下是我国十大传统乐器的,一起来看一看吧。1.鼓鼓是中国传统的打击乐器。它具有很强的共鸣感,声音可以传到很远的地方,因此鼓成为提高士兵士气的绝佳工具。据说黄帝以前是用兽皮打鼓的,在与蚩佑的战争中为他的军队加油打气。根据《礼记》,粘土鼓是在古代出现的。但是,它主要用作祭祀工具连接人类世界和天堂的。后来,动物皮被用来制作鼓。在周代,有

吴彤:以“笙”音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笙是我们祖先留下的遗产,如今在世界范围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希望未来有更多小朋友跟上前人的步伐,传承这份宝贵的礼物。日前,管乐演奏家、跨界音乐家、国家一级演员吴彤在名师公益讲堂《聆听彩虹的笙音——跟随吴彤走进音乐世界》上讲述了自己学习音乐的经历,他说我很高兴看到现在有非常多小朋友开始学习演奏笙,在我的人生中,一开始笙是我的玩具,后来,我演奏得越来越好,笙便成了我的‘武器’,我用它赢得赞许和掌声,也因

泉韵腾辉艺术团刘奎:笙乐悠扬,奏出山东音韵味道

记者 赵卓琪 实习生 姜睿在济南有这样的一个艺术团,集结了一群志同道合的人,他们以歌为章,以器乐为曲,展示着音乐与舞蹈的魅力。在齐鲁晚报·齐鲁壹点漱玉平民杯首期端上文化节中,泉韵腾辉艺术团刘奎用笙演奏出了一曲具有山东特色的《梆韵》,一吐一吸,曲调悠扬。我看到了‘端上文化节’征集作品的消息之后,就立刻联系了团友们,挑选不同类型的作品上传参与。据泉韵腾辉艺术团团长乔吉春介绍,泉韵腾辉艺术团是集声乐演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