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于书法

361 篇文章 37

《福的故事-门上的福字为何要倒贴?》-神奇的汉字故事

1.倒贴福传说一:“福”字之所以倒贴,传说起于清代恭亲王府。  那年春节前夕,大管家按例写了几个斗大的“福”字,叫人贴于王府的大门上。有个家丁目不识丁,竟将“福”字头朝下贴上。恭亲王福晋十分气恼,欲鞭罚惩戒。可这大管家是个能言善辩之人,慌忙跪倒陈述:“奴常听人说,恭亲王寿高福大,如今大福真的到(倒)了。乃喜庆之兆。”恭亲王一听觉得合情合理,心想:“怪不得过往行人都说恭亲王福到(倒)了,吉语说千遍

《年的故事》-神奇的汉字故事

传说以前有一种野兽,名叫“年”,总是在除夕出来害人,人们都很害怕。有一次年来害人时,一位老爷爷用爆竹把年吓得落荒而顶。从此,每到除夕大家都燃放炮竹来驱赶年。久而久之,燃放炮竹就成了过年的习俗。从此,每年的除夕,家家都贴红对联,燃放爆竹,户户灯火通明,守更待岁。这风俗越传越广,就成了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过年”。现在,春节是我国人民的佳节,它象征着团结、兴旺,人们对新的一年寄托的希望。

《功夫与书法》-中国儿童书法小动画

.qzss_txtspeech_button{border-radius: 3px;border: 1px solid #dddddd;height: 30px;width: 80px;cursor: pointer;} 选择读文语音: 开始朗读 继续 暂

《春的故事》-神奇的汉字故事

春,chun,会意。甲骨文字形,从艹(木),草木春时生长;中间是“屯”字,似草木破土而出,土上臃肿部分,即刚破土的胚芽形,表示春季万木生长。“屯”亦兼作声符。小篆字形,隶变以后,除“日”之外,其他部分都看不出来了。本义:春。四季的第一季。春,是一年四季之首,俗话说得好:“一年之计在于春,一日之计在于晨”。万物生长的季节。植物萌芽生长、动物繁殖、农夫下地播种。古代把“历史”叫做“春秋”,那是因为庄

《什么是鼎?》-如果汉字会说话

司母戊鼎更名之争持续了30多年,2011年3月6日,中央电视台新闻频道在《新闻30分》节目中正式发布公告:将“司母戊鼎”改名为“后母戊鼎”,从此国家博物馆陈设展览中的司母戊鼎的铭牌被改为后母戊鼎,一场学术之争就此落下帷幕。实际上,无论是叫“司母戊鼎”还是叫“后母戊鼎”都没有错,因为这个字在商代的时候可能叫“司”,也可能叫“后”,要怪只能怪古人学术不严谨。无论这尊方鼎叫哪一个名字,都不影响它在我国

《毛字的由来》-如果汉字会说话

“毛”字是象形字。此字始见于西周文字中(图1),到了秦朝文字(3图)中,“毛”字变得像毛发的形状。到了小篆文字(图4)和汉朝文字(图5)中,笔画结构变得更为对称。而在汉朝文字(图6)中,“毛”字变得弯曲。又在汉朝文字(图7)中,“毛”字失去了毛发弯曲的形象,而变得平整便于书写。楷书以后,没有很大的变化,直至发展到了现代汉语。“毛”字是单一结构,其金文字形就像弯弯曲曲的毛发的形状,所以毛的本义是指人

《用刀刻字的故事》-如果汉字会说话

甲骨文,即用刀刻在龟甲、兽骨上的文字。是商朝(约公元前1250年)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它也是目前我们所见到的最早、最系统、最集中的文字。19世纪末,晚清学者王懿荣发现甲骨文,肯定其珍贵研究价值,轰动学术界。后经刘鹗、孙诒让、罗振玉、王国维、叶玉森等诸家的先后收集研究,奠定了“甲骨文”的地位。    《周易》云:“是兴神物以前民用”。甲骨文字可谓当时巫术活动的

《刀字》-如果汉字会说话

《刀字》-如果汉字会说话刀(拼音:dāo)是汉语通用规范一级汉字(常用字) 。此字始见于商代甲骨文及商代金文,其古字形像一把刀 [2]。“刀”字可用指兵器,也可指切、割、砍削的工具。由兵器名引申为用兵征伐。“刀”又指古代一种刀形钱币,称为刀币。“刀”也可假借为量词,纸一百张为一刀。

《毛笔的故事》动画-如果汉字会说话

以二维MG动画的表现形式,通过风趣幽默的动画效果、悦耳动听的声效,声形并茂地讲述中国汉字书写工具“毛笔”的产生的过程,形象具体的展现了毛笔在我国汉字演变过程中的重要地位,强化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神,激励着中华儿女传承优秀传统文化精神内涵。历史上是谁创造了毛笔呢?为什么都说蒙恬造笔?蒙恬虽然并不是造毛笔的人,但是他却是毛笔制笔工艺的推动者。经过蒙恬的改造,毛笔无论在制笔的工艺上,还是在书写的性能上都

《小处不可随便》-中国儿童书法动漫

《小处不可随便》-中国儿童书法动漫书法大家于右任先有“不可随处小便”的条幅贴在厕所,之后被人被人扒去。干嘛呢?“山人自有妙计”,移花接木。动用剪刀、浆糊,拼接整合,移花接木一番,最后成了如下全新的六字箴言:“小处不可随便”,再添一落款(老于的落款一般比较简单),甭问遂成一桩来钱买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