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结构,王羲之:一个字!但初学者理解偏了,把楷书写成印刷体


书法的笔法千古不易,但是书法结构因时而变!
书法结构会随着每个时期人们的审美不断地变化。
比如唐代,人们的审美比较喜欢肥美一点的,你看看颜真卿的楷书就是这样的。
书法结构不断在变化,人们也在不断总结。
但是有的法则用在这个字上比较合适,一换字或者一换字体就不适应了。
其实关于书法的点画分布,王羲之就说了一个字。
在书法结构这个问题上,王羲之

书法的笔法千古不易,但是书法结构因时而变!

书法结构会随着每个时期人们的审美不断地变化。

比如唐代,人们的审美比较喜欢肥美一点的,你看看颜真卿的楷书就是这样的。

书法结构不断在变化,人们也在不断总结。

但是有的法则用在这个字上比较合适,一换字或者一换字体就不适应了。

其实关于书法的点画分布,王羲之就说了一个字。

在书法结构这个问题上,王羲之就说了一个字——稳。

不管你怎么布置点画,结构一定要稳。

但是初学者一般会把这个稳字理解偏了。

只去理解稳字的表面。以为把点画写得横平竖直,间隔一致,书法结构就稳了。

典型的案例就是把楷书当印刷体写了。

或者说,有的同学本身就分不清楷书与印刷体的区别。

确实这两种字体比较像,但是有着本质的区别。

一个是手写的,一个是印刷的。

看着有点废话,但这就是本质。手写的东西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印刷的可以做到。

再回到王羲之说的这个稳字。

王羲之说的这个稳字,是感觉上的稳,而不是物理上的稳。

比如,走钢丝的杂技演员,实际是不稳的,演员要不停地去调平衡,但是给我们的感觉是稳的。

而初学者理解的稳,就像地上的板凳一样,那种死稳。

你用这种思维去布置点画,楷书就写成呆板的印刷体了。

怎样避免把楷书写成印刷体?

这其实也不难。就是用写行书的思维,去写楷书。

只是把行书的牵丝隐藏了而已。

目的就是让楷书具有行书那种动态的书法结构。当然了,这种动态的书法结构也是稳定的。

结束语:

学好书法,不单单只是学好点画就行了。

有时候,思维的改变也是学好书法的关键。

比如,上面那个把楷书写成印刷体的例子,如果不把写楷书的思维改变一下,估计永远走不出那个圈。

你有什么好的建议可以说一说。

原创作者:墨虫